甲醛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除甲醛最有效?
- - 阅 15我们先来吃个瓜。
今年10月,老爸评测随机了购买10款月销1万~100万+的女性私密洗液做测评,全部打着“无刺激”、“植物配方”、“弱酸呵护”旗号。

结果,有1款检出甲醛510 mg/kg,参考外阴接触的卫生巾国标≤75 mg/kg,超标近7倍;好家伙,相当于每天在用福尔马林湿敷。

还有8款渗透压高出生理盐水3~4倍,最猛的一款达1300 mOsm/kg,等于给私处腌咸菜,评论区很多人也表示“痒、刺痛、红肿”。

而且抑菌实验里加的是三氯生、氯己定,有害菌抑菌率>90%,但同时有益菌也被干掉99%,相当于好好的阴道微生态直接团灭。

健康女性的阴道中有多种微生物定植起到维持平衡的作用。
当微生态失调时,外源病原体侵袭就易导致生殖道感染从而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对女性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妊娠期女性,生殖道受到感染后,会影响到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发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事件发生。
更有甚的是,成分表造假。一款实测含苯氧乙醇+苯甲酸,配料表上却一字未提。而且全部走的妆字号,不用消字号备案,不用功效验证,相当于钻了空子,甲醛、渗透压、pH、抑菌统统没人查。

另外,之前的新闻也有记者用把20个新快递盒堆在卧室一角,密闭24h后甲醛浓度0.25mg/m³,超国标3倍。打开暖气后飙到0.5 mg/m³,检测仪直接红灯报警。

还有厨房洗洁精,洗发水等日用品也是甲醛重灾区。
这些事件说明,甲醛不只是在装修、家具、墙纸里,正在向护理液、快递箱、清洁剂这些看上去安全的日用品里渗透。
甲醛的危害
→低剂量接触甲醛,会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2024年的一篇研究发现,甲醛主要在上呼吸道吸收。①

长期低剂量接触甲醛,会引起上呼吸道炎症、黏膜损伤,并可能增强病毒感染的风险。
→甲醛影响生殖能力
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甲醛会使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影响卵细胞与精子的正常受精,从而导致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率下降。
甲醛也会影响或者破坏卵母细胞的成熟,使卵母细胞的质量下降,影响小鼠的生殖能力。
高剂量甲醛还对卵巢、肝脏等脏器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鼻咽癌、鼻窦癌、淋巴造血癌、的风险增加
今年由 Silent Spring Institute与哥伦比亚大学等联合在洛杉矶一项样本调查中,针对 70 位黑人和拉丁裔女性使用的个人护理产品(洗发、身体乳、化妆品)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参与者使用了含有甲醛释放防腐剂的产品。②

检测还发现,在加热(如美发拉直操作)或长期储存,一些成分更易发生分解或化学转化而释放甲醛。
长期使用,甲醛会通过皮肤吸收或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吸入,很多研究都发现,甲醛暴露较高的个体患鼻咽癌、鼻窦癌和淋巴造血癌的风险会增加。
这是因为甲醛极易溶于水并高度反应,以气态或气溶胶形式被吸入时,主要在上呼吸道(鼻腔、咽喉、鼻窦)被吸收并与黏膜和蛋白质反应,造成局部炎症和细胞损伤。
长期、反复的低剂量暴露可引起慢性炎症、上皮变性与组织修复异常,既可导致功能性症状(咳嗽、嗓音改变、慢性鼻炎),也是呼吸道肿瘤发生的促发环境。
→甲醛提升癌症风险
2025年来自中国主要城市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特征研究指出该研究强调:在高温高湿天气、通风不良的房间,甲醛释放量更大。③

甲醛不仅与呼吸系统症状相关,还可能提升多种癌症风险。
常见的甲醛释放剂
甲醛释放剂就是将甲醛释放到产品中的防腐剂,常见的有:
→DMDM 乙内酰脲(DMDM Hydantoin)
常见产品有洗发水、护发素、私处洗液、沐浴露、湿巾,名字里带hydantoin。甲醛在头皮、外阴黏膜吸收速度是手臂内侧的5–7倍,长期用相当于是缓释福尔马林湿敷。

放甲醛量在1% 添加量下,37℃8h可释放400–600μg/g;温度每升5℃,速率几乎翻倍。
→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Imidazolidinyl Urea)
常见产品有面霜、身体乳、粉底液、睫毛胶。它的名字最长,一眼看过去像“咪唑烷…脲”,常与“对羟基苯甲酸酯”复配,双重防腐剂叠加刺激。
放甲醛量与DMDM接近,但致敏率更高。
→重氮烷基脲(Diazolidinyl Urea)
常见产品有防晒霜、BB霜、素颜霜。和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是孪生兄弟,遇到“卡波姆”增稠体系,释放速度上升30%。

→季铵盐-15(Quaternium-15)
常见产品有婴儿湿巾、卸妆湿巾、私处慕斯、免洗洗手液。名字带Quaternium+数字,宣称孕婴可用的湿巾,如果含它,请不要使用。
放甲醛量一般是1g产品可放出≥ 200μg 游离甲醛;温度40℃时释放量翻倍。
→Bronopol(2-溴-2-硝基-1,3-丙二醇)
常见产品有爽肤水、精华、面膜、眼线液。名字带“溴”、“硝基”,部分“无防腐剂”冻干粉,用Bronopol作溶媒防腐,照样放甲醛。
放甲醛一般是pH>6.5开始大量释放,光照下分解更快。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
常见产品有洗洁精、洗衣液、洗发水、沐浴露。英文全名是Methylisothiazolinone、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看见MIT/CMIT+脲类同时出现,直接放回货架。

→乙二醛(Glyoxal)和戊二醛(Glutaral)
常见产品有免烫窗帘、防皱桌布、酒店床品、一次性内裤。名字带“glyoxal”、“glutaral”。
自身就是二醛,毒性比甲醛还高2–3倍。一般网购免烫窗帘,拆包刺鼻辣眼,多数是乙二醛残留。
→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10(Polyquaternium-7/10)
常见产品有护发素、柔顺剂、私处慕斯。香味越浓、越丝滑,甲醛概率越高。④

→墙纸胶、地板胶中的缩甲醛胶
常见产品有糯米胶、日本壁纸胶、PVC地板背胶。放甲醛周期是3-15年,冬季供暖浓度可达夏季4倍。
一般成分表只写改性淀粉胶,不写缩甲醛树脂。墙纸、地板如果胶不注明,一律默认有醛。
→卷烟、电子烟、蜡烛、香薰
高温会裂解丙二醇、甘油变成甲醛;400℃时,电子烟甲醛产率>200 μg/口。
睡前点香薰助眠,实际在卧室烧甲醛。
日用品甲醛早期信号
眼痒、流泪;鼻干、打喷嚏、喉咙异物感、皮肤痒、起疹(0.08mg/m³即可诱发荨麻疹、面部刺痒)。头晕、大脑缺氧感;儿童夜间咳(小朋友气道短,同样浓度下,症状比成人出现更早、更重)。

女性外阴瘙痒(私处洗液含甲醛释放体,长期泡浴等于局部福尔马林湿敷);口唇脱皮、口角炎(含甲醛的牙膏、漱口液,会让口腔黏膜屏障受损)。
除甲醛的一些常见谣言
→大部分家用甲醛检测仪测不准
2019 年2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显示电商平台销售量排名前41个甲醛便携检测仪,合格为0。

图源: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便携式甲醛检测仪没有吸气泵,很难测准。如果没有气泵来吸取气体,依赖风速,结果自然不精准。
想知道家里的甲醛浓度,最好找有CMA 检测资质的专业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用专业设备来进行检测。
→不存在0甲醛家具
家具几乎都包括板材、粘合剂等组成部分,这些都可能释放甲醛,一些木材本身也会含甲醛,想找到完全无甲醛的家具几乎是不可能的。
选家具时,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E1级(人造板及其制品)、E0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的正规品牌的家具。
→新房通风半年后再入住
中国医科大学发现,将甲醛浓度在装修后的第 5 个月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6 个月后达到对人体相对安全的浓度,并且稳定释放。

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6 个月后基本上都低于 0.1 mg/m³)
正常情况下,2~3年后新装修的室内甲醛含量就可以降到了与老房子相同的水平。少数材料劣质、含甲醛量多的家具,才可能长达15年。
新房装修后,最好通风半年再入住。
→一些除甲醛没用的物品
活性炭清洁甲醛范围小,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柚子皮、洋葱 、茶叶、大蒜、菠萝皮都没有除甲醛的功能。绿植吸收甲醛效果也有限。⑤
除甲醛最有效的方法
→通风是关键
房间在开窗通风1个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下降。

通风还可以降低苯、二甲苯等其他挥发性的室内装修污染物浓度,一举多得。
装修后、搬新家具、大量接收快递后,务必开窗通风,尤其高温高湿天气要延长通风时间。
→放置水盆、使用甲醛净化喷剂
由于甲醛易溶于水,可以在房间放置装有自来水的水盆,或使用甲醛净化喷剂,降低甲醛含量。
→快递箱不留
优先在阳台、驿站等通风处拆箱,纸箱直接丢弃或售卖,不带进室内囤积。

→买日用品看成分表
购买日常用品,不买三无产品。日用品(洗发水、护理液、护肤品、洗洁精)避开含 “DMDM乙内酰脲”“甲基异噻唑啉酮” 等甲醛释放防腐剂的产品。购买家具、板材选 低甲醛认证产品。
关键的瘦龙说
作为一级致癌物,短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可对身体造成多种不适,而长期暴露于甲醛超标环境下,会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甚至损害生殖健康的风险。
当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甲醛时,身体会发出各种警示信号,比如眼痒、鼻塞、喉咙干、皮肤痒、头晕、头屑多、头发容易出油、脱发、精子卵子不达标等。
很多人以为这些只是小毛病,不当一回事,直到症状严重了才开始重视。
而往往这时,甲醛可能已经对黏膜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为了避免隐形甲醛,建议提前把快递盒扔了、把成分表有问题的日用品换了,只买放心品牌的日用品、家里窗户常通风,勤洗手。
如果您有健康管理需求,不知道怎么吃,可以找我们,我们给你做指导。↓↓↓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the-hazards-of-formaldehyde/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