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基因与高效睡眠的秘诀
- - 阅 82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只睡眠4个小时,但是精神饱满、思维清晰,无需依赖咖啡提神,也不需要闹钟叫醒,甚至连周末都不补觉。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大佬算一个。

他曾在采访中分享了自己的睡眠哲学:“我每天只睡4个小时,坚持了多年,白天状态非常好。年轻人睡6小时足够,4小时就是完美。”
这番言论引发热议,有人羡慕他的高效,有人也担心其中的健康风险。
现在,有人发现每天睡眠≤6小时却无疲劳感的人群,属于“功能性自然短睡者”(FNSS)。
这些人身上,藏着一套由基因操控的“睡眠加速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休息。
就好像一个快速充电宝一样,睡眠4小时,精力充沛一整天。
有研究目前已发现4种关键基因,它们就像给睡眠系统安装了不同功能的“插件”,让短睡者的大脑既能“快充”又能“强续航”。
自然短睡者的4种基因密码
1、SIK3基因:N783Y突变给睡眠装上“超级快充”
SIK3基因是睡眠调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近期,中国科学院联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自然短睡者背后的基因奥秘——salt-inducedkinase3(SIK3)基因的N783Y突变。①
研究人员对一位每天只睡3小时左右且认知与生理功能不受影响的受试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
发现该受试者的SIK3基因在第783号氨基酸位置发生了突变,即原本的天冬酰胺(Asparagine,N)被替换成了酪氨酸(Tyrosine,Y),这一突变被命名为N783Y突变。
SIK3基因负责生产“盐诱导激酶3”,突变后这种激酶的活性降低,就像给大脑的“睡眠控制器”踩了一脚“减速阀”,让大脑在睡眠时进入“精简工作状态”。
携带该突变的实验小鼠每天少睡31分钟,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阶段的脑电波中,δ波功率显著升高。
说明睡眠质量高、恢复效率强,大脑如同处于“快充模式”,就像用30分钟充满80%电量,效率比普通睡眠高出一大截。
就像有人用20分钟就能完成别人1小时的健身效果,靠的不是蛮干,而是身体自带“运动效率优化器”。
2.NPSR1基因:NPSR1-Y206H突变,大脑里的“永不疲倦闹钟”
NPSR1基因相当于大脑内部的“唤醒按钮”。NPSR1是一种接收“神经肽S”(NPS)信号的受体,Y206H突变能让这个按钮变得更加灵敏。②
打个比方,正常情况下,大脑的唤醒系统就像一个闹钟,需要一定强度的信号才能触发清醒状态。
而当NPSR1基因发生Y206H突变后,就像把闹钟铃声调到最大,轻轻一碰就能让大脑从睡眠中“弹起来”,让人更容易保持清醒。
携带这种突变的小鼠即使睡眠被剥夺(每天少睡71分钟),也不会像正常小鼠那样赶紧“补觉”。
而且就算熬夜24小时,记忆力测试成绩依然和正常睡眠的小鼠一样好,第二天依然能够记住之前在哪里找到食物或者如何逃脱迷宫。
这说明NPSR1-Y206H突变不仅影响了睡眠时长,还对大脑的认知功能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普通人熬夜后像被抽走精力的气球,而自然短睡者就像自带“能量快充线”,随时能快速恢复清醒状态。
3、GRM1基因的两种突变:深度睡眠的“效率大师”
GRM1基因编码的是一种谷氨酸受体(mGluR1),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像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器。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就像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正常情况下,车辆需要按照一定的路线和规则行驶,才能保证交通顺畅。
而当GRM1基因发生突变(R889W和S458A)后,大脑的“深度睡眠车道”变得更畅通,车辆(脑电波)通行速度更快。③
携带突变的小鼠虽然总睡眠时间减少,但不会积累“睡眠债”,就像高铁比绿皮车快3倍,却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不会让身体觉得“没休息够”。
别人需要睡8小时才能完成的“大脑清理”,他们靠优化流程,5小时就能搞定。
4、ADRB1基因A187V突变:清醒状态的“持久续航电池”
ADRB1基因编码的受体,是大脑中专门用来接收“去甲肾上腺素(NE)信号”的关键枢纽,直接参与清醒状态的维持以及快速眼动(REM)睡眠的调控。④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与警觉性和注意力相关的神经递质,为大脑的清醒和活跃提供动力。
研究中的突变小鼠在夜间活跃期的清醒时间增加20%,并且不会出现普通小鼠熬夜后的烦躁或迟钝,就像自带“清醒buff”。
打个比方,正常人的大脑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疲惫和困倦。
而携带ADRB1-A187V突变的自然短睡者,突变后受体对“清醒信号”(去甲肾上腺素)的接收能力增强,大脑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
就像把手机亮度调低却延长续航,大脑能在更少能耗下保持清醒。
让他们在短暂的睡眠后依然能够精力充沛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关键的瘦龙说
大部分人,需要睡眠8个小时,因为你没有快速充电宝。
想要高质量睡眠,我们给您7个建议:
1、不要高血糖,容易浅眠多梦
2、晚上不要吃多,空腹容易深度睡眠
3、不要喝酒,浅眠多梦
4、清除大脑自由基,补充麦角硫因
5、让大脑安静下来,补镁
6、白天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合成血清素,褪黑素
7、晚上关灯,减少蓝光刺激,自然分泌褪黑素
传统观点认为“睡不够8小时会变笨”,但自然短睡者用基因证明:睡眠质量比时长更重要。
通过检测这4种基因的突变位点,能初步判断是否有“短睡潜力”。
目前针对NPSR1受体的药物研发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未来可能让普通人缩短入睡时间,可能实现“睡眠自由”。
99%的人没有短睡基因,真正的高效睡眠是基因、年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普通人强行压缩睡眠,反而会触发“睡眠债务”。
短期来看会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就像手机电量低于20%时的卡顿)。
长期来看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加速大脑衰老。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纠结“自己有没有短睡基因”。
就连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曾表示,睡觉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但是他会保证自己每天必须睡足7个小时,以便获得最佳状态。
就像有人天生擅长长跑,有人适合短跑,睡眠需求也是个性化的——有人需要8小时“慢充”,有人适合6小时“快充”,关键是找到让自己白天精力充沛的睡眠时长。
毕竟,像张朝阳的4小时睡眠是“天赋技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熬夜、睡够身体需要的时间,才是最靠谱的健康法则。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the-sleep-deprivation-gene/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