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院殷峻教授:生酮饮食,颠覆性正确饮食……

- - 阅 5,187

最近,我们总是看到很多专家说,主食不要少吃,否则有风险,导致低血糖,酮酸中毒等等。

我觉得,这些老专家,基本上没有认真研究过生酮,也不想去了解,只会照本宣科,而真正研究过低碳饮食的专家,会完全改观。

很早以前,我就看到一个视频,这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学者,作为一个医生、教授,他敢站出来说真话,真的让我非常佩服。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上海六院的殷峻教授,他的讲座主题:生酮饮食,颠覆性正确饮食。

殷峻教授的演讲,从一个小故事开始,有学界前辈给他抛出一个问题,他一直找不到答案,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切除胰腺后,也不会得糖尿病?

众所周知,胰腺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尤其是胰岛(胰腺上 的内分泌细胞群)上的贝塔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帮助人体调控血糖。

图片来自womenworking

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就像截肢一样,如果要切除部分胰腺(比如胰腺肿瘤)的话,人体无法正常运转,影响胰岛功能,进而很快诱发糖尿病

按这个逻辑来说,经历过胰腺切除手术的人,应该都具有高糖尿病风险,但临床上的事实,却完全颠覆了这个想法

比如,胰十二指肠切除50%,术前糖尿病率为15%,术后为26%,再比如,远端胰腺切除40%-80%,术前糖尿病率为28%,术后为32%,甚至近乎全胰腺切除的时候(80%-95%),术后仍旧有17%的人,不会出现糖尿病状况。

我想,看到这些数据,你一定会诧异,想说胰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张力”?可以在几乎全部切除的情况下,还能有让人不会受糖尿病困扰的能耐?

殷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殷峻教授的学术演讲《生酮饮食-颠覆性的正确饮食》(ps:文末附视频),会告诉你答案。

胰腺“备用系统”远比你想的强大

殷峻教授指出:实际上,正常人保有20%的胰岛功能,就足以维持糖代谢,只有损失了80%以上的胰岛功能,才会罹患糖尿病。

这是因为,胰岛的“设计”,类似于工业上的“冗余储备”,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波音737飞机上,会安装2套飞行管理电脑(二余度)、3套GPS导航系统(三余度)、2个发动机(二余度)……

图片来自giphy

实际上,正常运转只需要1套就足够,那多余的设备,平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但是,当运行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闲置”设备(就好比备用电池)就能立即派上用场,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照常运转。

胰腺也是这样,按照前面的数据比例来说,它可以算得上“五余度”设计,即20%就能保证正常功能,另外80%相当于“冗余储备”,随时可以派上用场。

所以,在多个“备用系统”保驾护航的前提下,胰腺理应不存在功能耗竭的问题。

可是,另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了:在中国,2013年60岁以上的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0.2%,糖尿病前期(患者)为45.8%,也就是说,加起来有超过2/3的老年人,出现了糖代谢异常问题。

这说明,对多数人而言,胰岛的正常使用寿命,只有60年,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在仅仅60年的时间里,人体把胰岛的80%以上功能消耗殆尽?

这么吃,永远不得糖尿病

胰岛一定是受到了不断的冲击和损害,才会出现功能殆尽的状况,而涉及到这一点,就和高血糖有莫大关系。

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教授兼糖尿病系主任Ralph A.DeFronzo博士,在2009年的医学演讲中,就专门聊到了血糖异常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殷峻教授演讲截图,其中PBG是指餐后血糖

如图所示,餐后2小时,如果血糖均值在6.7—7.7 mmol/l,β细胞就会丢失2/3的功能,如果血糖均值在10—11 mmol/l,就会丢失80%—85%的功能。

而在糖尿病诊断时,必然已经丢失了80%以上的β细胞功能,可见高血糖和胰岛功能消耗之间的强烈相关。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血糖长期飙高?可能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饮食了。

为了了解身体的代谢机能,殷峻教授亲测,自己做了个试验:↓

殷峻教授演讲截图

第一组试验,他按照传统饮食的吃法,早餐牛奶加包子,午餐自助餐,晚餐米饭加蔬菜,可以看到,随着每餐的摄入,血糖都会出现一个波动峰值,且逼近10mmol/l。

第二组试验中,他三餐都吃了香菇馄饨,血糖值有小峰值,但比传统吃法要平稳一些。

第三组试验中,他早餐吃了牛奶(有乳糖)和水果(果糖),中午吃了肉和蔬菜,晚餐吃了炒菜,即便在吃撑的状态下,全天血糖都基本平稳且保持在4 mmol/l

结果让他也吃了一惊,如果按照日复一日的传统饮食(第一组)来吃,总有一天,餐后血糖会冲出10mmol/l。

而第三组试验中的血糖却格外平稳,相比于第一组饮食,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大幅度减少甚至消除高碳水化合物(米面糖,进入人体会转化成血糖)的摄入量,这就是低碳饮食。

从这个实验看出,我们日常的吃饭,早上包子油条,中午面,晚上米饭菜,很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吃低碳饮食,胰岛功能就不会出现消耗殆尽的状况,500年也不会得糖尿病,一辈子都可以远离糖尿病。

而且,其实它才是真正符合人类基因的饮食。

低碳(生酮)饮食,更符合人类基因

目前解释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高发病率,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节俭基因假说』(我曾经专门介绍过,有一些例证,但确实面临广泛质疑)。

该学说是由美国遗传学家JamesV. Neel于1962年提出,他认为,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反复经历吃饱和饥饿的生存模式,这就迫使人最终进化出来一种可以保护自己的基因。

这种基因可以促使人在食源丰富的时候,大量吃东西储存脂肪,以防备可能出现的食物缺乏状况,这个基因主要是用于解释引入西方饮食后,肥胖与糖尿病急剧升高的族群,如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土著,或者接触到现代饮食的爱斯基摩人等。

皮马印第安人,图片来自pinterest

但随后,『节俭基因假说』也受到了广泛质疑,比如,地球上也有区域从来没有出现过饥荒,但依旧面临严重的糖尿病发病状况,再比如,狩猎采集和低级农业文明在饥荒期间,并没有出现肥胖和大范围糖尿病。

所以,到1989年,James V. Neel改变了自己的说法,认为自己学说的理论证据,已经崩溃(The data on which that hypothesis was based has now largelycollapsed)。

到1998年,这个假说在中国越来越火,但James V. Neel却提出:人类基因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生活状况(包括生活和饮食习惯),已经超过了基因的承受能力。

换个话来理解,即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现代的人,会不按“套路”出牌,每天吃那么多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东西。

为此,James V. Neel也指出: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尽量改变饮食(和运动),使我们更接近于自己“祖先”的原本饮食。

那么,最符合人类原本的饮食方式是什么呢?低碳饮食(每天摄入30%以下优质碳水化合物),或者更进一步的生酮饮食(每天摄入20%以下优质碳水化合物)。

践行低碳(生酮)饮食后,如殷峻教授的个人试验一样,你的血糖值会一直处于平稳且不高的健康状态,胰岛也会常年保持健康运转,可是,怎么理解呢?

低碳(生酮)饮食,让你不饿,不会吃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当我们吃进去高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时候,胰岛素会大量分泌,以帮助我们调控血糖,并且存储糖原,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殷峻教授演讲截图

长此以往,脂肪囤积增加,循环血液中的供能物质就会降低,人体可利用的能量也相应减少。

机体降低了能量消耗,就会疲乏和失去活力,另外还会频繁感到饥饿,想要增加新的能量摄入。

 

如果不停止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这种状态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胰岛在频繁的刺激下,最终就可能“崩盘”

 

而低碳(生酮)饮食,就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式的解决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到底有多好呢?

美国糖尿病远程医疗公司VirtaHealth曾经发布了自己所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让众人瞠目。

研究者曾经招募了400名受试者,其中262人患有2型糖尿病,剩下的138人是糖尿病前期,而且很多人已经患2型糖尿病很多年了。

平均年龄为5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41,大约三分之二的女性,三分之一的男性。

研究周期为2年,但是研究者观察了第10周的数据,就有了惊人的结果。

受试者接受了低碳(生酮)饮食(没有限制卡路里的量,可以吃到饱为止),最终发现:71%的患者在临床上有显著的减肥效果;糖化血红蛋白A1c在10周内从基线7.6%下降到6.6%,56%的患者低于糖尿病阈值6.5%;262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降低了22%

最重要的是:87%的人减少了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或完全停止用药。

Patient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elimination and reduction of medications from baseline to follow-up. Of thosetaking insulin, 87% completely eliminated or reduced use.

但在这种情况下,平均体重居然也能下降7%以上,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多年来一直服用胰岛素的病人,居然也能在10周内就能摆脱药物治疗,这不仅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而且也节省了很多开支。

关键的瘦龙说

看殷峻教授的视频,总能从言辞间感受到他的心情:痛惜。

这是因为,胰腺有着超强的“备用系统”, 正常人只有在损失了80%以上的胰岛功能时,才会罹患糖尿病。

但现实状况是,多数国人的胰岛正常使用寿命,只有短短的60年,一个本来可能“超长待机”的系统,怎么就会在短时间内耗尽能量?

涉及的因素有很多,但殷峻教授指出:饮食才是关键,现代饮食中包含大量的高碳水化合物,会不断刺激血糖出现峰值,冲击胰岛功能,最终引发肥胖,带来糖尿病。

相反,颠覆传统的低碳(生酮)饮食,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如殷峻教授所说,也更符合人类本身的基因设定。

另外,除了可以逆转糖尿病,低碳(生酮)饮食还被发现有降低血压、营养心肌、防治老年痴呆、降低心脏病风险等作用。

但因为和常规饮食完全不同,一直被传统势力打压,低碳(生酮)饮食的推广者,主要来源于民间和是商业公司(virta)。

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中国有更多像殷峻教授这样的学者和医者站出来,去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低碳(生酮)饮食的强大功能。

公众号回复,获取更多的科普文章。

25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keto-right-diet/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