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糖尿病?
- - 阅 15中国糖尿病泛滥,2021年的糖尿病患者就已经高达2.1亿,居世界第一。
另外,此前央视有报道过,中国有超过1/3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糖尿病现状这么严重呢?
基因、饮食共同作用
→节俭基因VS现代饮食的冲突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尤其是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社会里,饥荒是常态。
那些能够高效利用食物能量、并在食物充足时迅速将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的人,更有可能熬过随后的饥荒存活下来。
这种“善于合成脂肪”、”对胰岛素高度敏感(为了快速储存能量)”的基因被一代代筛选并保留下来。我们绝大多数现在中国人,都是这些“生存幸存者”的后代。

图片来自https://en.wikipedia.org/
在过去,这是一种救命的基因;但在今天,它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基因并没有能那么快速地改变。这种基因与环境的错配,导致了严重的代谢灾难:
过去我们吃一顿饱饭,身体开始开启脂肪合成,再经历长时间劳作或饥饿,就能消耗掉脂肪储备,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图片来自https://historycollection.com/
但现代模式是这样:早餐精制碳水,午餐高油高糖,晚餐丰富,甚至还有宵夜,还有零食。
这种巨大的冲突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的身体机制仍然会以为“下一顿没饭吃”,因此拼命地在每一餐后分泌胰岛素去合成脂肪。

图片来自https://www.bodyspec.com/
摄入大量精制碳水后,血糖迅速飙升,迫使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糖。
长期如此,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变得不敏感了,胰腺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最终导致胰腺由于“过劳”而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内脏脂肪非常常见
节俭基因让中国人更容易堆积内脏脂肪,而非皮下脂肪(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大腿,相对无害)。
内脏脂肪,是脂肪包裹在肝脏、胰腺、肠道周围。因为内脏脂肪是极其活跃的代谢组织,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性因子,直接攻击肝脏和胰腺,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图片来自https://goqii.com/
具体来说:
内脏脂肪分解的游离脂肪酸(FFA),会通过门静脉,以高浓度、高通量的方式直接冲进肝脏。
肝脏无法及时处理或导出这些突如其来的FFA,只能将它们堆积在肝细胞中,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肝脏对胰岛素最主要的指令是停止制造葡萄糖(糖异生),一旦肝脏出现抵抗,它就会不顾血液中已有的高血糖,继续大量生产和释放葡萄糖,加剧胰岛素抵抗。
内脏脂肪会让你处于慢性低度炎症中,这种炎症会随着血液流遍全身,损伤血管,攻击你的胰岛,让你慢慢变病。

图片来自https://www.joinelevatenow.com/
→胰岛天赋弱,β细胞不足
这是一个较为残酷的种族差异,高加索人,欧美白人,他们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储备较强。
往往要胖到BMI(体重指数)超过30甚至35才会得糖尿病,他们的身体能承受更强的胰岛素的抵抗。
我们东亚人,中国人,胰腺β细胞储存功能相对较弱,代偿能力差。
所以中国人很多并没有很胖,就已经因为胰岛不堪重负而彻底罢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并不胖的糖尿病患者。

图片来自https://www.independent.co.uk/
即使体重正常的中国人,如果经常吃精制碳水(米面),也容易出现“外瘦内胖”,内脏脂肪超标,从而患上糖尿病。
那怎么预防糖尿病呢?Nature最近发表了一篇研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nature:让一部分β细胞先死
我们胰腺里的免疫细胞,竟然可以通过“吃掉”死去的细胞,来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细胞死亡是坏事,但这项研究发现,适度的细胞凋亡和及时的“清理”,反而是维持免疫平衡的关键。

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1型糖尿病(T1D)的研究,1型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①
简单说,就是你身体里的免疫细胞——T细胞,它开始疯狂攻击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枯竭。
但是,科学家发现,胰岛里还有另一群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s)。它们通常扮演双面角色,既可能促进炎症,也可能保护组织。

图片来自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
巨噬细胞不仅是旁观者,它们可以通过一种叫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的过程,吃掉死去的β细胞,从而发生“变身”,变成超级抗炎卫士。
→吃掉衰老细胞
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也就是清除死亡细胞的过程。当我们的β细胞自然衰老或死亡时,巨噬细胞会像清道夫一样把它们吞噬掉。

图片来自https://www.mdpi.com/
然后,当胰岛巨噬细胞“吃掉”了凋亡的β细胞后,它们会发生基因层面的重塑,变成一种特殊的抗炎巨噬细胞,科学家给它起名叫e-Mac。
→让T细胞不再攻击胰岛
这种e-Mac,它们不再搞破坏,而是开始分泌一种能够让免疫系统冷静下来的物质。
e-Mac会高表达一种叫作IGF-1的分子,通常IGF-1跟生长和代谢有关,但在这里,它是一个和平信使👇
那些原本准备攻击胰腺的凶猛CD4+T细胞,一旦接收到e-Mac发出的IGF-1信号,就会进入一种无能(Anergic)状态。

就像给疯狂攻击的T细胞打了一只镇定剂,它停止攻击了,胰腺保住了,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型)也就被抑制了。
这项研究用的是小鼠,如果在小鼠发病早期诱导这种机制,可以长期抑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
而且,在人类的胰岛里也发现了这种e-Mac细胞,说明这个机制在人体内也是存在的。

虽然这项研究是针对1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但背后的逻辑非常符合我们一直强调的低碳+抗炎理念,保护胰岛、预防糖尿病👇
抗糖、抗炎tips
对于普通人来说,预防糖尿病,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低碳+抗炎饮食
胰岛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血糖,碳水化合物摄入越多,血糖波动越大,胰岛的工作强度就越高。
所以可以从“量”上开始控制碳水的摄入,普通人可以从低碳水饮食(low-carb)开始尝试,并用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填补热量缺口。
慢性低度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元凶之一,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食用抗氧化食物:
优质脂肪:
深海鱼(三文鱼、鲭鱼)、亚麻籽油、橄榄油、牛油果油、动物油脂等。
抗氧化食物:
深色蔬菜、莓果(蓝莓、草莓)、姜黄、绿茶等。
→间歇性禁食
人类的胰岛不是为了全天候工作而设计的,不断进食意味着胰岛素水平始终处于高位。
所以可以尝试最适合入门的16:8轻断食,给身体每天放放假,在禁食期间,胰岛素水平降至极低,身体转而燃烧脂肪。

图片来自https://www.joinelevatenow.com/
禁食期间还会激活细胞自噬(Autophagy),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帮助胰岛β细胞的自我修复。
→抗炎成分
除了宏观饮食,微量元素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传导至关重要:
许多天然成分,包括肉桂、生物素、α-硫辛酸,能够降低高危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感兴趣的伙伴,看这里:10大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的营养,糖友必吃,很多人都不知道…
维生素C、维生素E、白藜芦醇、花青素、姜黄素等抗氧化成分可以提高电子,和自由基配对,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压力,从而抗炎。

→力量训练
抗阻训练是保护胰岛的绝佳手段,骨骼肌是人体处理葡萄糖最大的器官,运动后的肌肉迅速吸收血糖,避免了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从而减少了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损伤。

图片来自https://bonytobeastly.com/
并且,力量训练时,肌肉细胞收缩的生理信号就像是身体启动了应急程序,这个程序直接通过AMPK等信号,强制将葡萄糖转运体(GLUT4)送到细胞表面。
肌肉利用这种独立于胰岛素的机制,可以在不依赖高浓度胰岛素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吸收血糖。
关键的瘦龙说
生活中很多小伙伴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脂肪肝了、为什么就血糖控制不住了。
他们还不知道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所以您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家人瘦龙的文章哦。
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在短短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我们的基因进化完全赶不上这个速度,而且我们本身也有一些基因上的不足。
所以,在新环境下我们要保持健康,也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的哦,给身体定时放放假,让它不发炎,让它更强壮。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type-1-diabetes-and-%ce%b2-cell/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