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为什么年轻化?是什么原因透支年轻的生命?

- - 阅 21

很多80后都死了。

你仔细看看周围,是不是很多年轻人,癌症,脑梗,心梗去世的,特别多。

之前我在抖音上发过这个话题,评论里就有很多人分享了TA周边的真实故事。

这些年轻生命的猝然离世,总是让人特别地惋惜。同时也让人感慨,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活不过父母那一辈,也活不过爷爷奶奶那一辈?

这不是一种错觉。

各种曾经的老年病,高血压、高血糖、脑梗等等,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焦虑、抑郁的比例逐步攀升,这些,是结果。

而饮食、工作、生活习惯和环境, 则可能是这些结果的“罪魁祸首”。

管不住的嘴

年轻人的身体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

吃的太多,吃的太差,吃的比例不对,都容易让你变胖,内分泌紊乱,血管变得脆弱……

下面这些饮食习惯,又是多少人的日常写照?

→ 热量超标

炸鸡、火锅、碳酸饮料、甜得发腻的蛋糕……

心情不好,压力大,吃一顿大餐;心情好,庆祝一下,吃一顿大餐;开了家新店,吃一顿……

图源:soogif

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暴饮暴食,不仅吃得多,而且热量也爆棚。

这样的饮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从 2004 年到 2018 年,18 到 69 岁的成人中,肥胖人数几乎增加了两倍。

2018年,中国18至69岁成年人肥胖人数约8500万,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万。2004年至2018年,肥胖人数增长了近两倍。

而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诸如心血管疾病、中风、2 型糖尿病、某些癌症等很多疾病关联显著。

这基本是不争的事实。

即使抛开超重和肥胖,一项研究发现,把健康人的日常热量增加约 1,250 kcal/日,持续 28 天。结果发现肝脂肪增加,胰岛素耐受性下降,炎症标志(C-反应蛋白 CRP)升高,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如尿 F2-isoprostanes)上升。

总的来说,暴饮暴食、热量超标,短期会扰乱你的代谢,长期会让你体重超标,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问题等,都会找上门来。

→ 吃太多糖

糖,在过去是一种比较珍贵又稀缺的滋味。

但现在,糖已“泛滥成灾”,满大街的奶茶饮料蛋糕店,零食里常见的添加糖,越来越甜的水果……

我们的身体,早已不能很好地代谢这些“甜蜜的负担”了。而关于糖对于我们身体的伤害,包括提高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肥胖,影响免疫力等等等,之前已经讲了太多了。

2024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48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5.1%,预计2050年将增至1.683亿。‌‌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更可怕的是,近半数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中年轻人漏诊率最高。④ 

年轻成年人群的漏诊率最高——尽管他们面临更高的长期并发症风险

越早得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病 (CVD)、中风、全因死亡率及并发症(包括微血管与大血管)风险都明显更高。

光是这一点,就应该控制糖的摄入量。而且很多代糖,像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即使没有热量,对血糖波动影响不大,对身体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WHO:代糖不减肥,问题来了,代糖到底有什么风险?……

→ 碳水比例太高

饮食中碳水比例过高对身体的危害,一直以来被低估了。

碳水,特别是精致碳水,与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有关。 这方面的影响,我之前也讲了太多太多。

再来看看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碳水形式,是不是我们一日三餐、零食中的“常客”?

碳水吃得太多,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胃都被这些精致碳水、饮料、甜品、水果占据了,留给优质脂肪、蛋白质的位置太少,会导致你虽然吃饱了,但饮食结构非常不合理,还是会营养不良。

→ 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指在已加工食品基础上再次加工的工业食品,往往包含很多防腐剂、甜味剂,还有氢化植物油、变性淀粉等等,也算是现代社会的“特色”。

这些食品,其实比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最近,有一项英国的研究就表明,超加工食品,会显著增加全因死亡率。

并且,同等热量下,超加工食品会让你长出更多的脂肪,更容易变胖。⑧ 

除了能刺激食欲,超加工食品几乎没有健康益处,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好了,总结一下,不管是因为主动还是被迫,现在的年轻人比起上一辈,都吃了更多的外卖,更多高热量、高糖的饭菜、零食,食物种类在增加,但质量,却似乎退步了。

透支的身体

年轻人早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精神和身体双重的压力。

→ 熬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生活的常态,成了现代人的奢侈。

除去没办法的加班、夜班,刷短视频、看直播、大量喝咖啡,也是现代人主动选择的熬夜形式。

图源:soogif

熬夜可能会打乱自然的生理节奏(褪黑激素分泌、激素周期、代谢节律等),长此以往影响代谢、免疫、荷尔蒙调节,还会导致身体恢复修复功能受损,包括 DNA 修复,炎症控制,心血管系统修复等。

就有研究证明,熬夜或睡眠不足、夜班工作、睡眠规律差等都与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 /全因死亡风险有显著关联。

→ 精神内耗

虽然摆脱了物质匮乏的影响,但现在人的精神压力,似乎更大了。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人不幸感的上升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量增加有关。一些随机限制智能手机使用的研究发现,参与者自我报告的幸福感会明显改善。⑩ 

图源:pixabay

社交媒体上被包装好的他人生活,加剧了年轻人对自身生活的不满。各种营销和消费主义,也拉高了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年轻人越来越内卷,越来越焦虑。

抑郁症的比例,也比过去更高。

→ 久坐

现在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在沙发、床上玩手机,几个小时都不起来。

而久坐,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 过度疲劳

怎么算过度疲劳呢?

曾经有日本的学者提供过一个思路:他认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60小时每个额外加班时间超过50小时全年无休,每天都在工作这样,就是最典型的过劳。

而现代人,不止要面对996的上班时间,下班还要隐形加班,或者是用手机消耗时间。

甚至是上一天班累得要死,为了保持身材,下班还要疯狂运动,锻炼。以为是自律,殊不知是疯狂透支自己的身体。

这样对身体的过度透支,使得猝死越来越“偏爱”年轻人。

恶化的环境

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大环境的恶化,也加剧了对身体的“摧残”。

更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谋生,无形中也承担了环境恶化的“苦果”。

→ PM2.5  

空气污染,雾霾,不仅会促进肺癌,还可能会诱发炎症,氧化应激水平高

→微塑料   

微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早已无处不在。

外卖盒,玻璃瓶,甚至是蔬菜、空气里,都有微塑料的踪影。

柳叶刀关于微塑料的危害,曾有一个重磅研究:微塑料暴露和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

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全球归因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数估计

很难被排出体外的微塑料,随着循环系统,“弥漫”全身,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热效应   

每一年的夏天,似乎都在刷新高温记录,而城市的高温极值,比农村更高。

极端的高温,短期可能会导致中暑、热射病,长期可能会加速人群的衰老过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热死了,不再是一种玩笑话。

环境中,一旦有太多人为的“痕迹”,亿万年进化的身体,很难在短时期适应。

保命指南

前面花了这么多篇幅,说年轻人早死的原因,是为了讨论到底问题在哪里,解决方案也就有了目标。

→ 改变饮食习惯

在当代社会,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三个重点:

少吃加工食物,控糖,低碳

平时可以多吃营养密度高,更健康的天然食物,学会看配料表。

戒糖的话,可以先从不喝含糖饮料开始。

还可以试试帮助戒掉糖瘾的补剂。

→ 不要熬夜

如果保证不了充足的睡眠,那就不要熬夜。从睡前不玩手机开始做起。

习惯性失眠的话,想要改善,也可以考虑补剂。

→ 戒烟、少喝酒

吸烟喝酒有害健康,这也算是共识了,不要仗着年轻,就用烟酒来缓解压力,容易带来长久的身体危害。

→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不要久坐,不要不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运动也不要过量,先要保证身体的休息,不要在疲惫的状态下大量运动,不要超过身体极限,为了追求肌肉过量运动。

这部分,放了“爆炸多”的知识点,推荐大家保存下来。

关键的瘦龙说

今天的文章,我最大的感触是,生命真的很顽强,同时,也真的很脆弱。

这些年,新闻上、周边人中,好多年轻人突然死亡的消息,每一条都令人惋惜。但是震惊之余,我们常常也会有一种侥幸心理,“不会轮到自己的”。

但健康的事情,容不得心存侥幸。

在一些人眼里,如今是最好的年代。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如今环境,其实是“退步”了。

虽然物质丰富到曾经不敢想象,但是精神上太内卷、太内耗,面对的压力其实更大了。没有了那么多体力劳作,甚至出行都不需要怎么动腿,摄入的能量,消耗不了。

想一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糖,那么多扎实的碳水吗?

而与过剩相对的,是缺乏。

缺乏晒太阳的时间,缺乏各种基础营养,缺乏轻松的状态优质的睡眠,这些,可以从补剂中获取。

补剂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额外的营养支撑。

最后,也许你会说,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活着也太累了。实际上经常有人这样留言。但知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坏,和选不选择,是不一样的。

希望我们都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更有把握,共勉。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0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the-truth-about-death-in-young-people/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